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感怀二首

李煜 李煜〔五代〕

又见桐花发旧枝,一楼烟雨暮凄凄。
凭阑惆怅人谁会?不觉潸然泪眼低。

层城无复见娇姿,佳节缠哀不自持。
空有当年旧烟月,芙蓉城上哭蛾眉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又一次见到桐花发于旧枝,满楼烟雨迷蒙,暮色中一片凄凉。
我身依栏杆,因失望失意而哀伤,有谁能懂?泪水不觉模糊了双眼,悄然滑落脸庞。

如今再次登上城楼,却无法再见她娇媚的姿容,在此佳节时分更觉哀不自胜。
云雾中的月亮还像当年一样空自照着,我只能在金陵城头为你的逝去痛哭失声。

注释
桐花:指梧桐的花,清明节的节花,常表示乡愁、相思、祭祀等义。白居易《寒食江畔》:“ 忽见紫桐花怅望,下邽明日是清明。”
凄凄:暗含心理的凄怆和暗淡。
凭阑:凭栏,身依栏杆。
会:理解,体会。
层城:指京师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据《南唐书·女宪传》,大周后周娥皇于乾德二年(964年)十一月二日病故,诗人“每于花朝月夕,无不伤怀。”为其作诗若干,其中有此二首,而诗中说“又见桐花发旧枝”,则两诗应作于乾德三年(965年)春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张玖青 编著.李煜全集.武汉.崇文书局.2015年8月第2版.10-11

赏析

  第一首诗以桐花绽放为引,触发诗人绵绵情思,描绘的自然景色打上了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,即所谓情融景中,反映出诗人寂寞、痛苦、迷茫的心态。诗以“又见”二字领起,语调凄凉,饱含着伤感。因是“又见”,此前就一定有已见。而此前的已见是夫妇并肩,共赏桐花,依偎笑语,情意绵绵,是快乐而温馨的时光。年复一年,桐花依旧绽放,树还是那棵树,花亦洁白如初,然而身边却少了共赏美景、相依相伴之人,此情此景,怎不令诗人黯然神伤?“发旧枝”三字,以树与花之不变映衬人事之变,花虽依旧,人却已非,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,沉重而哀伤。“一楼烟雨暮凄凄”,抬眼望去,满天雨丝纷飞,伴着黄昏的暮气,如烟似雾,弥漫开来,笼罩着诗人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感怀二首》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组诗。第一首诗情融景中,从桐花开放触发情思,描绘的自然景色打上了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,反映出诗人寂寞、痛苦、迷茫的心态。第二首诗由“佳节”引起无限的哀戚,将节日的特定意涵与昔日情景联系起来,致使诗人悲泣失声,透出诗人极力按捺内心悲痛而最终未能成功的克制。

李煜

李煜

李煜(937年8月15日―978年8月13日),南唐元宗(即南唐中主)李璟第六子,初名从嘉,字重光,号钟隐、莲峰居士,汉族,生于金陵(今江苏南京),祖籍彭城(今江苏徐州铜山区),南唐最后一位国君。李煜精书法、工绘画、通音律,诗文均有一定造诣,尤以词的成就最高。李煜的词,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、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,又受李璟、冯延巳等的影响,语言明快、形象生动、用情真挚,风格鲜明,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,含意深沉,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,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。 72篇诗文  260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南乡子·岸远沙平

欧阳炯 欧阳炯〔五代〕

岸远沙平,日斜归路晚霞明。孔雀自怜金翠尾,临水,认得行人惊不起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望远行·春日迟迟思寂寥

李珣 李珣〔五代〕

春日迟迟思寂寥,行客关山路遥。琼窗时听语莺娇,柳丝牵恨一条条。
休晕绣,罢吹箫,貌逐残花暗凋。同心犹结旧裙腰,忍辜风月度良宵!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旧唐书·杜甫传

刘昫等〔五代〕

  杜甫,字子美,本襄阳人,后徙河南巩县。曾祖依艺,位终巩令。祖审言,位终膳部员外郎,自有传。父闲,终奉天令。

 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。天宝末,献《三大礼赋》。玄宗奇之,召试文章,授京兆府兵曹参军。十五载,禄山陷京师,肃宗征兵灵武。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,谒肃宗于彭原郡,拜右拾遗。房琯布衣时与甫善,时琯为宰相,请自帅师讨贼,帝许之。其年十月,琯兵败于陈涛斜。明年春,琯罢相。甫上疏言琯有才,不宜罢免。肃宗怒,贬琯为刺史,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。时关畿乱离,谷食踊贵,甫寓居成州同谷县,自负薪采梠,儿女饿殍者数人。久之,召补京兆府功曹。

  上元二年冬,黄门侍郎、郑国公严武镇成都,奏为节度参谋、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,赐绯鱼袋。武与甫世旧,待遇甚隆。甫性褊躁,无器度,恃恩放恣。尝凭醉登武之床,瞪视武曰:“严挺之乃有此儿!”武虽急暴,不以为忤。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,结庐枕江,纵酒啸咏,与田畯野老相狎荡,无拘检。严武过之, 有时不冠,其傲诞如此。永泰元年夏,武卒,甫无所依。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,英乂武人粗暴,无能刺谒,乃游东蜀依高适。既至而适卒。是岁,崔宁杀英乂,杨子琳攻西川,蜀中大乱。甫以其家避乱荆、楚,扁舟下峡,未维舟而江陵乱,乃溯沿湘流,游衡山,寓居耒阳。甫尝游岳庙,为暴水所阻,旬日不得食。耒阳聂令知之,自棹舟迎甫而还。永泰二年,啖牛肉白酒,一夕而卒于耒阳,时年五十九。

  子宗武,流落湖、湘而卒。元和中,宗武子嗣业,自耒阳迁甫之柩,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